盡管各方前所未有地關注、球迷熱情不減,杭州主場也創下了國內現場觀眾人數最多的單場新紀錄,但中國男足國家隊在主教練伊萬科維奇的率領下,依然還是像賽前所預計的那樣,以0比2輸給了澳大利亞隊,繼續在世預賽18強賽小組賽中墊底。盡管外界一度曾幻想著國足可以爭取小組第二直接晉級美加墨,但現實卻是冰冷而殘酷的。

①又“三連敗”,意料之中!

去年6月27日在吉隆坡進行18強賽的分組抽簽揭曉后,身在現場的記者曾第一時間對抽簽結果進行點評,一句話概括就是:中國隊的目標就是“保六爭五”,或者應該說是“坐六望五”更確切,也就是中國男足以目前整體的實力與水平,尚未具備進軍世界杯的資格。中國足協內部的目標則擬定的是“力爭進入前四”,這其實也算是比較務實的。

如今,主場與澳大利亞隊的比賽結束后,中國隊繼續以2勝6負積6分、凈勝球少而小組墊底,這樣的結果似乎完全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結果。當然,理論上,中國隊依然還有競爭小組前四名的機會與希望,前提條件就是6月的最后兩輪比賽必須全勝,一如在第一循環階段中所經歷過的那樣,在三連敗之后再來一波兩連勝。至于能不能實現,則是另外一回事。

此番杭州中澳之戰賽前,記者一直在強調最現實的目標不是去想著沖擊世界杯、進軍美加墨,而應該是全力避免三連敗,因為只有力爭不敗、才有可能搶到分數,也才能為實現“力爭前四”奠定基礎,畢竟國足因為0比7慘敗日本隊,在凈勝球方面已經處于絕對下風,所以在競爭前四的過程中,“分”比“球(凈勝球)”更重要。換言之就是想法別太多,盡可能越簡單越好。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本屆18強賽開賽至今,不管是中國隊同組的其他競爭前四的對手,抑或其他小組競爭前四的隊伍,都能從本小組公認的強隊身上搶到分數,像印尼2比0主場擊敗沙特,巴林客場1比0戰勝澳大利亞、客場0比0逼平沙特等等,而其他兩個小組的情況就更不用多說了。反觀中國隊,中澳之戰前,國足對陣同組三強的五場比賽保持全敗。

這樣的一支隊伍,有何勇氣和底氣喊出“進軍美加墨”的口號?所以,當最終0比2的結果出現時,至少在記者看來應該是絲毫不令人意外、完全都在意料之中。

②國足戰術爭議,從未停止!

盡管國足和以往一樣,基本就是每天的訓練對外開放前15分鐘,外界也很難從這15分鐘中看出些什么來。不過,記者肯定會通過其他方式與途徑去了解。以此次中澳之戰為例,在先前對陣沙特隊的比賽中,王上源因為累計領到兩張黃牌將自動停賽一場而缺席,誰來頂替他的位置?或者說,伊萬是否會對國足的技戰術打法作出一些針對性的調整,這顯然是大家都關心的。但是,當黃政宇和吳少聰被重新征召歸隊時,記者其實就已經清楚地感覺到:中澳之戰,國足就沒戲了。

很簡單,召回黃政宇就意味著國足想讓其直接頂替王上源,因為在國足原有中場球員中,沒有人可以司職純防守型中場、扮演工兵的校色。這實際上在名單公布之時就已經留下了隱患。而且,黃政宇在迪拜集訓后和其他六名球員一起直接返回國內,就說明他在伊萬的戰術中并沒有那么重要。更何況,黃政宇雖然參加了伊萬旗下的多次集訓,但幾乎沒有出場參加比賽的機會,迄今為止代表國足出場參加國際A級賽的次數也只有2次。

實戰中,外界對于黃政宇的非議很多,而且他也確實是因為比賽中多次失位、缺乏足夠的接應,讓國足在中場很難找到“出球點”去處理球,只能是讓后防線甚至是門將直接選擇更多的大腳。

自從伊萬接手中國男足國家隊的第一天開始,圍繞著他的442陣型、菱形中場戰術是否與目前中國足球的現實相吻合的爭議就一直未曾斷過。在爭議中,伊萬一度修正過自己的技戰術,將菱形中場改成為442平行中場、或者是4231陣型,國足也最終得以僥幸地拿到了18強賽參賽資格。但這之后,國足再次陷入了“442、菱形中場”的這個戰術“怪胎”之中,直至主場贏下印尼、客場絕殺巴林。因為贏了兩場比賽,斷然不顧這兩場比賽其實完全是國腳們用血汗死拼出來的結果,與球隊的戰術安排等并沒有什么關系,但伊萬卻被完全“神話”了,因為整個小組當時的積分情況并未被拉開,似乎美加墨就在眼前。

③迪拜拉練,練個寂寞?

坦率地說,或許真是因為有了兩連勝的6分,讓國足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讓教練組缺少了在技戰術方面繼續升級的動力。就此番迪拜拉練為例,王上源在前六場比賽中身背一張黃牌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一名優秀的、負責任的教練員,此時需要考慮的就是:王上源對陣沙特隊萬一領到第二張黃牌而停賽,國足如何迎戰澳大利亞隊?這樣的戰術設計、戰術考慮,肯定應該是在迪拜期間就需要拿出針對性辦法。

盡管上海兩支隊伍的國腳需要征戰亞冠精英聯賽而缺席、無法進行戰術演練,但是不管是黃政宇還是李源一,抑或王上源等,都不存在亞冠影響,從一開始就跟隨國足前往迪拜。

如今,中超各隊幾乎全部都在采用4231陣型,只不過在一些戰術要求方面各有不同。在迪拜訓練期間,國足是否可以考慮將整體陣型從如今的442菱形中場改成4231?而在王上源無法出場的情況下,是否泰山的戰法直接移植到國家隊?畢竟黃政宇與李源一一起在山東泰山隊搭檔過。如果一切預案都到位的話,國足或許對陣澳大利亞隊的比賽中尤其是上半時就不會呈現完全被對方反制的情況了,甚至可以說是完全就在對方的預判之中。這也是前面所提到的“輸球完全在意料之中”的另一大根源。

但是,很遺憾,國家隊在迪拜的兩周拉練備戰期間,一直就只是在針對打沙特隊進行準備,包括與科威特的熱身賽也是模擬沙特而安排的。至于沙中戰之后的中澳之戰,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所以,也就有了黃政宇在迪拜集訓結束后和其他幾名國腳直接返回國內,在缺席和中斷了國家隊的五天訓練后,又臨時被補充征調歸隊,然后又馬上突然進入到首發陣容之中。

在整個過程中,黃政宇更像是一個“背鍋俠”!但這個“鍋”讓黃政宇來“背”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即便在山東泰山,黃政宇也從來不是司職單防守型中場位置,周圍不管是李源一還是其他隊友都能夠協助他干很多活。中澳之戰中,黃政宇不斷地從左到右、從最后防再到中后衛身前區域,來來回回不斷地跑動,不可謂不努力。但畢竟勢單力薄,更重要的是黃政宇就從未這么踢過,所以出錯在所難免。

④外教是神?誰來擔責?

這個情況恰恰暴露出來的就是:在現在中國國家隊主教練的位置上,但凡是個外籍教練,他所擔任的工作顯得有些太容易。作為一個已年過七旬的老人,伊萬的思維方式、行事方式已趨于“固化”,很難有“否定之否定”之舉,更不要奢望其還有什么創新,去幫助國足的技戰術進行升級。放眼世界,如今世界足壇還有幾支球隊在采用“442、菱形中場”這種技戰術安排?而采用這個戰術打法的球隊,其司職防守型中場位置的球員是怎樣的一名球員?

在中沙之戰賽前的新聞發布會上,當伊萬被問及如何評價自己接手中國隊一年的變化時,伊萬直言:“當初剛接手中國隊時,對中國足球、中國球員完全不了解,所以遇到像曼奇尼一樣的情況(注:伊萬在發布會上被問及沙特隊情況時曾說曼奇尼不熟悉沙特足球的情況),但經歷了過去的一年后,情況正在變得越來越好。”想想當初伊萬獲得中國足協的青睞時,“熟悉中國足球”曾被列為聘請其擔任主教練的一大優勢,但如今看起來卻有些諷刺。

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中國教練真的差到連起碼的東西都看不清、看不明,但即便是看明白了、看清楚了,也未必能說、敢說。在當前中國足球大環境、大氛圍下,中國本土教練已經完全被“標簽化”,甚至不能出一點聲,只要是個外籍教練,就說什么都是正確的。如此情景,何以足球?而在一切以結果為導向的大形勢下,即便是中國隊最終無緣出線,這些外籍教練則是拎著錢袋子、拍拍屁股走人,而給中國足球留下的苦果只能讓我們慢慢去承受。

于是,面對0比2負于澳大利亞的結果與現實,再想想過去一年來中國足球所發生的,尤其是去年11月客場取勝巴林隊之后至此番3月兩場比賽這短短的三個多月時間里所發生的一切,我始終沒有想明白一點,即:誰或是什么,讓我們有如此勇氣,高調地說中國隊能夠進軍美加墨世界杯?

在三連敗之后,是否又意味著一個新的“輪換”又將開始?這場的場景對中國足球又是之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