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丨關于機器人跑馬,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人機共跑”這場“科幻片”
大幕將啟——
受大風和降溫天氣影響
原定于4月13日舉行的
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
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
延期至4月19日開跑
組委會的賽事籌備以及
人類跑者和機器人參賽隊的準備工作
已進入沖刺階段
一個多月前
全球首次“人機共跑”半馬
將在北京亦莊舉行的消息
一經(jīng)發(fā)布
隨即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
“玩真的?”“能跑下來嗎?”
“認路嗎?”“會不會摔了?”
……
隨著賽事臨近
這些問題的答案也逐漸清晰
下面就來一一解答
【“人機共跑”賽制有哪些特點?】
人形機器人與人類跑者
同步報名、同時起跑
共跑21.0975公里
為保障安全
在人類與人形機器人之間
設有物理阻隔
本次賽事共吸引
3萬余名跑者報名
預計賽時將有9000余名跑者
以及近20家機器人企業(yè)參賽隊同場競技
根據(jù)賽制
參賽機器人應具備人形外觀
可以實現(xiàn)雙足行走或奔跑等動作
不能是輪式結構
控制方面
可以采用手動遙控
也可以自主跟隨等形式
人形機器人在比賽中
可通過“換電”
或更換機器人的方式
接力完成全部比賽
【機器人能不能跑過人類?】
如果用AI技術
生成一個“人機共跑”畫面
機器人仿佛快趕上人類的速度
但實際上
機器人的奔跑速度
與人類還有較大差距
目前各參賽隊正在通過
模擬仿真和路面實測
進一步完善機器人性能
一些參賽機器人
最高奔跑時速可達12公里
考慮到路跑對軀體沖擊較大
有的機器人增加了緩沖裝置
有的還穿上特制“跑鞋”
本次比賽為人形機器人設置的
“關門時間”
為3小時30分鐘
相比一般半馬比賽中通常使用的
相信未來隨著科技創(chuàng)新的進步
機器人的奔跑速度也會不斷提升
【讓機器人跑馬圖個啥?】
人形機器人“跑馬”
以及本體優(yōu)化等層面進行準備
探索關節(jié)力矩、轉速的峰值邊界
提升人形機器人在運動中
對自身和環(huán)境狀態(tài)感知的準確性
還要盡量提高機器人的“擬人性”
通過導入人類的運動數(shù)據(jù)
讓人形機器人的跑姿更自然
這場“人機共跑”半馬
讓機器人走出實驗室
更像是一次對技術突破的“極限測試”
一場助力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公開展示”
和人機配合的唯一“標尺”
各隊將在備賽、完賽中各自提高
之后結合實際應用場景各顯其能
【如何看待機器人的“不完美”?】
“人機共跑”
對于主辦方、參賽隊
選手和觀眾來說都是首次
比賽期間
也許難免會出現(xiàn)“小插曲”
“鋼鐵俠”可能會摔倒
也可能中途停下腳步歇一歇
但無論如何
機器人的一小步
將是人類科技發(fā)展的一大步
推動從“人機共生”
向“人機共榮”發(fā)展
參賽即是勝利
完賽即是英雄
這絕不是終點
而是全社會共同關注
支持產(chǎn)業(yè)發(fā)展、加快交流互鑒的起點
記者:李春宇、郭宇靖、張驍
圖片:鞠煥宗
下一篇:返回列表